今年暑期,烟台理工学院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积极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围绕“发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深入社区机构,参与青春行动”“乡村振兴,绽放乡村活力”“匠心传承,赓续中华文脉”“凝聚民族情,共筑中国梦”等专题推进,573支团队,5000余名大学生奔赴贵州、江苏、天津、山东、广西、新疆等多地开展特色服务,多支团队成功入选“财经报国青年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祖国行”“壮美边疆 青春聚力”广西专项、省级重点团队等国家级、省级专项,实践成果被各级媒体争相报道,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与青春使命。
发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建筑工程学院“山海同心”队走进中越边境,在东兴税务局感受税惠服务边疆的担当,缅怀革命烈士,探寻中共东兴支部红色历史。文法学院“文宣能量特攻队”在天津宝平社区红色记忆四史馆,以党史课堂、情景宣讲等形式开展党史宣讲,与社区小讲解员结对,构建“高校+社区”红色传承新模式。机电工程学院“军功章炽火”队先赴泰安,探访津浦铁路泰安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在泰山军事博物馆挂牌实践基地;后赴淄博马鞍山红色教育基地,挂牌志愿服务与实践基地,沉浸式学习抗战历史。国际教育学院实践队走访全国劳动模范刘德坦及多位党龄超50年的老党员,聆听革命故事与基层奋斗历程,结合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开设“童心向党”红色课堂,通过抗战历史讲解厚植家国情怀。红色主题教育让学子在实践中深化对文化与历史的理解,以青春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与民族文化。

深入社区机构,参与青春行动
校团委“青春正当时”服务队联合招远市公益志愿者联合会,举办“润心伴成长 同心护未来”夏令营,带领心理困境儿童走进消防大队学习安全知识、赴济南研学感受文化魅力,通过一对一补习、心理沙盘游戏等,搭建成长桥梁。信息工程学院“星火暖源”服务队赴济南晓爱儿童康复中心,发挥信息专业优势,设计无人机演示、模型组装、编程小游戏等课程,耐心陪伴心智障碍儿童,结合日常康复辅助撰写服务心得,以专业赋能成长。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微尘志愿服务队”走进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万光府前社区,进行“化学奇趣探险营,变身科学魔法师”“绘趣启蒙童心,悦读点亮童智”“铭记血色丰碑,共筑家国同心”“活字传韵承古,翻花绽彩焕新”等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文法学院实践队走访烟台莱山区人民法院、烟台仲裁委、芝罘区警保联控站、安联保险公司等法律机构,聚焦研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出优化矛盾调解机制的可行建议。人工智能学院“启航”志愿服务队先后赴济南大明湖护城河、泉城广场、解放阁三地,通过水质检测、民意收集等多样化形式开展生态环保服务。经济管理学院“生态润心”志愿服务队以墙绘为媒,将“节水环保”理念直观化、生动化,让生态理念更贴近居民生活。“进社区”主题系列活动彰显了大学生的责任担当,用热忱与专业为不同群体送去关爱与助力。

乡村振兴,绽放乡村活力
健康学院“健康卫士”志愿服务队赴枣庄冯卯镇温庄村支教,将医学知识转化为生动课堂,用比喻讲解肿瘤预防、以游戏类比传授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步普及卫生、急救、情绪管理等知识,还开设小学基础课程,实现文化与健康素养双重培育。会计与金融学院“青雁”社会实践队在长岛开展海洋生态实践,了解海岛生态转型历程,探访老海岛精神陈列馆感悟奋斗精神,深入渔村为渔民算“生态养殖账”,结合专业提出金融支持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助力海岛发展。校团委“曈芽”志愿服务队走进无棣县爱心小学,为脑瘫儿童设计“蘑”力乐园实验课、安全防护教学、模拟购物体验及京剧文化活动,助力其全面发展。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彰显了大学生的社会担当,以专业赋能基层,让青春力量融入民生需求与发展实践。

匠心传承,赓续中华文脉
文法学院“千灯汇流”实践队走进淄博,探访陶瓷琉璃馆、齐文化博物馆与古车博物馆,感受从陶器到当代艺术的魅力,探寻齐文化科技成就与战国车马历史,触摸文明脉络。建筑工程学院“砼心振乡”志愿服务队赴广西万尾村,开展无纺布手工包、衍纸制作和石膏彩绘活动,与当地儿童互动,传递创意与温情;“山海同心”社会实践队深入该村,调研京族迁徙史、鱼露制作、耙螺技艺等,拜访独弦琴传承人,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微光致远”志愿服务队在此开展国画、京剧脸谱教学,后赴广西民族博物馆探究铜鼓文化,架起文化交融桥梁。外国语学院“剪艺”志愿服务队走进东明县小学,以双语课堂教授剪纸技艺,助力非遗传承。

凝聚民族情,共筑中国梦
人工智能学院“丝路港湾——启航哈密”志愿服务队响应“三下乡”及“石榴籽祖国行”专项号召进驻新疆,队员走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聆听西路军绝境坚守及与各族群众鱼水情深的故事,化身“青春宣讲员”传递军民互助事迹;在哈密博物馆聚焦“多元一体”主题,调研文物背后的民族交融史,解析彩陶纹饰与造型的跨地域融合,记录多民族共用器具,临摹“民族团结”匾额文字,整理出《文物里的民族故事》手册留存。建筑工程学院“山海拾遗”志愿服务队跨越3000公里抵达广西防城港京族博物馆,深入了解京族文化,探寻哈节、独弦琴等国家级非遗及高跷捞虾等广西非遗,观摩“京族非遗进校园”中多民族孩子共学文化的场景,并在传承人指导下体验独弦琴,感受千年文化内涵。“民族团结”主题系列活动让队员深刻体会民族团结力量,彰显了大学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担当。

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我校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发挥专业优势解决实际问题,在提升与基层的深度连接中深化对社会的认知,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学校将持续推动社会实践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广阔天地中贡献青春力量,让实践之花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送稿日期:8月28日 审核人: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