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晚,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一教207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我院首次迎来了操着一口流利汉语的、金发碧眼的西方学者――美国著名汉学家、芝加哥大学夏含夷( Edward L. Shaughnessy)教授作客文经大讲堂,为全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讲座。烟台大学副校长江林昌教授专程陪同并主持讲座。
夏含夷教授从《剑桥中国古代史》的编纂缘由谈起,结合分别负责编写各章的14位著名西方汉学家的学术背景与学术兴趣,揭示了《剑桥中国古代史》所呈现的西方汉学界所认识的“古代中国”的架构与格局。他不止一次地感慨说,此次为大家讲解这部书的编著历程,讲述昔日的合作伙伴,也算是对十五年的一个历史回顾了。在此书出版后的读者反应上,夏含夷教授重点回应了有关中外学者提出的“考古学证史倾向的民族主义”、在古史研究中“必须摆脱传世文献的架子而直接在考古发掘文物之基础上建立新的历史解释”等方面的批评。夏含夷教授提出,在今天这样汉学大规模国际化的关键时刻,对中国古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思考模式是要全新的、全科学化的、客观的,还是应该尽量融合历代中国人本身对过去的一些看法?他认为二者并不一定矛盾,因为我们的研究动机是“看破旧的误解而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理”。夏含夷教授对目前热烈讨论的疑古与信古学术潮流的不同提出自己的意见,表达出对古代文献应持“信古中有疑古,疑古中有信古”的基本态度。他认为,古代文献在漫长的、不断传抄和编辑过程中往往被有意无意地改写,历史学家应该秉持王国维先生所提倡的“二重证据法”原则,融合文献资料和地下考古资料,重证中国上古史。
互动环节中,夏含夷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回答“中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历史的认识差别”时,他幽默地说,中国人比较注重“家法”,而西方学者的研究则是从零开始,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可能更为客观。夏含夷教授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与研究经历,告诫同学们要有开放的头脑,学会独立思考,用客观、科学、公正的治学态度来研究学问。夏含夷教授用风趣幽默的讲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特的治学方法,引领同学们感受到了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与会师生的强烈认同与深入思考。
烟台大学副校长江林昌教授在总结时指出,夏含夷先生的讲座内容涉及中西方学者的学术背景、学术观点及研究方法的交流与碰撞,对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不仅扩展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了多角度,站在不同立场看待文化现象。江教授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认真学习、传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此次讲座向大家展示了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帮助和引导文经学子在治学上要树立科学研究的方法,开阔学术视野,拓展研究思维,启发研究意识。这场高规格、高层次的学术讲座,对我院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组宣部/文 钱咏梅 李炜 陈钿/图